男人女人真曰批的免费网站,熟妇AV一区,亚洲网站7777,www色呦呦com

高三網(wǎng) 試題庫 作文庫 大學庫 專業(yè)庫

當前位置: 高三網(wǎng) > 高中地理 > 正文

高考地理復習知識點 考點歸納總結

2021-11-14 14:11:04文/李傲

高中地理有幾本書的內容,其中不少知識點都比較重要,今天小編整理了自然地理和地圖部分的知識點內容,大家趕快復習一下吧!

高考地理復習知識點 考點歸納總結

高考地理復習知識點

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 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fā)展變化。

天體的分類 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天體系統(tǒng)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

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中的普通一顆(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物理性質、運動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 有生命

(二)、日地關系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約1.5億千米(一個天文單位)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征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現(xiàn)和進化的原因 光照條件、穩(wěn)定的宇宙環(huán)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tài)水。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huán)、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太陽活動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 分界線;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 約11年。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

(三)、地球

地球的形狀 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橢球體

地球的平均半徑與赤道周長 6371千米、4萬千米

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 連接南北極的線。相對的兩條經(jīng)線組成一個經(jīng)線圈。111×cosθ

特殊經(jīng)線 0°、180°、120°E、20°W、160°E

緯線和緯度 和赤道平行的的圓。以赤道為零度,向南向北各90度。

特殊的緯線 0°(赤道)、90°(極點)、30°、60°、23°26′、66°34′

本初子午線 0°經(jīng)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

南北方向的判斷 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東西方向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經(jīng)緯網(wǎng)上方向的判斷 平行四邊形法則

經(jīng)緯網(wǎng)上距離的計算 經(jīng)度每差一度相差110×cosθ(當?shù)鼐暥?、度相差一度相差110千米

東西經(jīng)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jīng),減小的是西經(jīng)。

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旋轉,南極俯視呈順時針

地球自轉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晝夜交替周期)。

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約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1670km/h×cosθ)

地球公轉的軌道 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快,七月初(遠日點)慢。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地球公轉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以一回歸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晨昏線的判斷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晨線和赤道相交處的經(jīng)線為6點,昏線和赤道相交處的經(jīng)線為18點

地方時的計算 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鐘。

已知經(jīng)度求時區(qū)數(shù) 經(jīng)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區(qū)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qū),時刻增大1個小時。

北京時間 以東八區(qū)(120°地方時)為標準時間。

國際標準時間 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準時(即零度經(jīng)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 180°經(jīng)線(理論上),有三處偏離,不通過陸地(實際)。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地轉偏向(北右南左)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太陽高度為90度,晝半球的中心點,地方時為12點。

春分日(3.21.)秋分日(9.23.)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日(6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jīng)線交角最大,北半球晝長>12h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jīng)線交角最大,南半球晝長>12h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直射點在北半球。此時南半球為冬半年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直射點在南半球。此時南半球為夏半年

晝夜長短的計算 以晝弧長度為依據(jù),每15度為1小時。日落時間減去日出時間。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日出時間為12-L/2,日落時間為12+L/2;L為晝長

晝夜長短的判斷 夏半年,越往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往南白晝越長。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天文四季 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jié)是夏季,反之為冬季。

我國傳統(tǒng)四季 以立春(2.4/5)、立夏(5.5/6)、立秋(8.7/8)、立冬(11.7/8)劃分四季。

歐美傳統(tǒng)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二十四節(jié)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四)、宇宙探測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lián)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

空間開發(fā)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

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史 1970年“東方紅”一號、2003年“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2005年神舟6號。2008年神舟7號。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chǎn)資源。

保護宇宙環(huán)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二、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huán)境,維持生命活動

低層大氣的組成 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干潔空氣的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 生命活動必需;構成生物體成分;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云致雨

大氣污染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對流層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電離層 無線電短波通訊

平流層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人類的保護傘。

(二)對流層大氣的熱力狀況和大氣運動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陽高度角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選擇性吸收、反射(無選擇性)、散射。

輻射定律 物質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

地面輻射 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屬長波輻射。

大氣逆輻射 大氣輻射射回地面的部分。夜間有云較溫暖,夜間晴朗較寒冷。

大氣的保溫效應 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保溫作用

全球的熱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熱量與支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各緯度間的冷熱不均。

熱力環(huán)流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氣壓梯度力。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由高壓垂直指向低壓。

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越大(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垂直于風向右側,南半球垂直于風向左側。低緯度小,高緯度大

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 受摩擦力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并不平行,而是有個交角,斜穿等壓線。

根據(jù)等壓線判斷風向的步驟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斜穿等壓線,指向低壓;高空與等壓線平行。左右手法則。

熱力環(huán)流的典型案例 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

海平面等壓線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低壓槽、高壓脊、鞍部。

大氣環(huán)流的意義 調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赤道低壓、信風、副高、中緯西風、副極地低壓、極地東風、極地高壓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位移 大致來說,對于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冬季主要氣壓中心(1月,北緯60度) 亞洲高壓(亞歐大陸)、阿留申低壓(北太平洋)和冰島低壓(北大西洋)

夏季主要氣壓中心(7月,北緯30度) 亞洲低壓(亞歐大陸),夏威夷高壓(北太平洋)亞速爾高壓(北大西洋)

季風的成因 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東亞)

② ②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南亞)

季風的典型分布地區(qū) 東亞季風(西北、東南風);南亞季風(東北、西南風)。

(三)大氣降水

降水的條件 物質條件:水汽、固體雜質

臨界條件:水汽上升,水汽凝結達到過飽和。

降水的類型 鋒面雨、地形雨、對流雨

世界降水分布 東岸多、西岸少。赤道多、兩極少。沿海多、內陸少。赤道多雨帶、副熱帶少雨帶、副極地多雨帶、極地少雨帶。

(四)天氣、氣候與人類及氣象災害

鋒面的分類與天氣 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過境時與過境后氣溫、氣壓、天氣的變化。

鋒面對我國天氣影響的實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鋒)冬季的寒潮、沙塵暴(冷鋒)、梅雨(準靜止鋒)

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征 低氣壓;上升氣流;陰雨。北半球逆時針輻合,南半球順時針輻合。

反氣旋的氣壓、氣流狀況、天氣特征 高氣壓;下沉氣流;晴朗。北半球順時針輻散,南半球逆時針輻散。

鋒面氣旋 溫帶氣旋,東面暖鋒、西面冷鋒。暖鋒鋒前、冷鋒鋒后一側陰雨。

氣候形成因子 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 日較差、年較差、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世界氣候類型的名稱 熱帶(四種)、亞熱帶(兩種)、溫帶(三種)、寒帶(一種)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大陸東岸20-35°。季風環(huán)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 30-40西岸。受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 40-60°大陸東岸(僅東亞)。季風環(huán)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干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 40-60°大陸西岸。終年盛行西風。冬暖夏涼,降水均勻。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內陸。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少雨。

氣候的變化 地質時期、歷史時期、19世紀末以來。

氣候資源的特點 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數(shù)值特征,有較大的變率

氣候資源與農業(yè) 種植制度(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氣候資源與建筑 小區(qū)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街道方向與風向平行(利于通風)

風與城市規(guī)劃 工業(yè)企業(yè)布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或最小風頻上風向。居民區(qū)相反。

氣候資源與交通 公路、鐵路、機場(暴雨、泥石流、風速、橋涵、云霧、地勢等)

臺風(颶風) 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形成。近中心風力>12級。影響低緯度東岸。

熱帶氣旋強度等級 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

臺風的監(jiān)測與預報 利用氣象衛(wèi)星確定臺風中心位置,估計強度,監(jiān)測移動方向和速度。

暴雨形成條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強烈的上升運動③持續(xù)的天氣系統(tǒng)

洪澇災害的防御 提高預報的準確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干旱的危害 造成糧食減產(chǎn),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安定。

干旱的防御 改善生態(tài)、選擇耐旱作物、開展水利建設、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的危害 帶來嚴寒、大風、霜凍。對春秋季的農作物危害最大。

寒潮的防御 提前發(fā)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全球變暖趨勢及其人為原因 ①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全球變暖造成的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區(qū)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導致各國經(jīng)濟結構調整。

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氟氯烴化合物消耗臭氧。

大氣臭氧層總量減少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林牧漁造成破壞。

臭氧層的保護 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統(tǒng)②參與國際合作

酸雨的成因 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我國酸雨區(qū)的分布 南方酸雨嚴重①西南(四川盆地)②中南(珠江三角洲)③長江三角洲

酸雨的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②土壤酸化③腐蝕建筑物④危及人體健康

酸雨的防治 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資源綜合利用。

(五)氣壓、氣溫、降水等值線圖、柱狀圖等的判讀技巧

三、海洋

(一)海水的性質和運動

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熱容量很大。

海岸帶 從濱海平原到大陸架之間的廣闊區(qū)域。

海岸帶與人類活動 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范圍內。

人-海岸相互作用階段 ①很少干預②開始干預③海岸開發(fā)④海岸管理

海水熱量的收入、支出 太陽輻射、海水蒸發(fā)所消耗的熱量。

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 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

海水溫度的空間變化規(guī)律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 表層海水溫度變化較大,1000米以下深層海水溫度變化不大。

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jié)作用 海洋面積廣,水量大,而且熱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鹽類物質 氯化鈉、氯化鎂。

鹽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大洋平均鹽度:3.5%

海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qū)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 降水量、蒸發(fā)量、洋流(寒流、暖流)、河流淡水匯入(徑流量)。

鹽度最高的海區(qū)和最低的海區(qū) 紅海(亞非交界)、波羅的海(北歐附近)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波浪(風浪、海嘯)、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

洋流的成因分類 風海流(大多東西方向)補償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

風海流的成因 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受地轉偏向力、海岸輪廓影響。

中低緯度大洋環(huán)流(副熱帶為中心) 北半球為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為反時針流動。大陸東岸暖流、西岸寒流

中高緯度大洋環(huán)流(副極地為中心) 僅位于北半球中高緯,呈反時針方向流動。大陸東岸寒流、西岸暖流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冬逆夏順。冬季自東向西流(東北季風),夏季自西向東流(西南季風)。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千島寒流、阿拉斯加暖流。赤道逆流(補償流)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流。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風漂流、西澳大利亞寒流。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拉布拉多寒流、東格陵蘭寒流。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 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風漂流、本格拉寒流。

海水等溫線的判讀 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規(guī)律判斷寒暖流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①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增鹽,寒流減溫減濕降鹽)②海洋生物(四大漁場,寒暖流交匯或上升流)③污染④航海(順流逆流)

(二)、海洋開發(fā)和海洋環(huán)境的保護

海洋資源的分類 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chǎn)資源、海洋能源。

各類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海洋化工;養(yǎng)殖、增殖;深海錳結核;潮汐和波浪發(fā)電。

漁業(yè)資源的形成因素 大陸架陽光集中、河流帶來營養(yǎng)物質、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補償流。

世界主要漁業(yè)國 中國、日本。(溫帶海域冬季底層海水上泛,主要漁業(yè)國在溫帶地區(qū))

世界漁場分布 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東北大西洋、東南大西洋

海洋礦產(chǎn)資源分布 大陸架(石油、天然氣)濱海(砂礦、金屬礦產(chǎn))深海海底(錳結核)

海洋空間利用的特點 復雜性和特殊性(海洋氣象多變、深海環(huán)境差、海水腐蝕性等)

海洋空間利用的方式 交通運輸、生產(chǎn)、通信、電力輸送、儲藏、文化娛樂。

著名海峽 馬六甲、霍爾木茲、直布羅陀、英吉利、麥哲倫、白令、曼德、土耳其

著名運河和港口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鹿特丹、香港、新加坡、紐約、神戶等

腹地 港口的服務區(qū)域。

主要海運航線 北大西洋、北太平洋、歐亞澳、好望角、北美東岸經(jīng)巴拿馬運河至西岸

世界圍海造陸的典型地區(qū) 荷蘭、日本、澳門。

海洋環(huán)境問題 海洋污染、海洋生態(tài)破壞。

海洋污染的產(chǎn)生原因 陸地上的生產(chǎn)過程(廢棄物、冷卻水、殺蟲劑、石油滲漏)

海洋污染的危害 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類的健康。

海洋生態(tài)破壞的原因 海岸工程建設、圍海造田、過度捕撈、自然環(huán)境變化。

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分散、沉降、吸收、圍欄、放任、燃燒。

《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 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領海寬度、國際海底資源。

領海(主權)、專屬經(jīng)濟區(qū)(資源管轄權) 12海里,200海里。

四、陸地

(一)陸地的組成物質及物質循環(huán)

巖石圈的范圍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巖石圈

地殼中主要化學元素 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礦物的概念 單質或天然化合物。

巖石的概念 由一種礦物或幾種礦物組成的集合體。

礦產(chǎn)的概念 有用礦物在地殼中或地表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yè)利用的要求。

主要造巖礦物 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

巖石成因分類 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變質巖。

常見巖石 玄武巖、花崗巖;礫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大理巖、板巖。

地殼物質循環(huán)規(guī)律 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二)地質作用、板塊構造學說

地質作用的概念 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的作用。

地質作用的分類 內力作用(地球內部熱能)、外力作用(太陽輻射能)。

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地殼運動的兩種類型及其影響 水平運動(褶皺、裂谷海洋)為主、升降運動(海陸變遷、地形起伏)。

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板塊交界地殼活動。板塊運動形成地貌。

六大板塊的名稱 亞歐、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極洲板塊。

板塊相對移動形成的地貌 生長-張裂(裂谷、海洋),消亡-擠壓(海溝、島弧鏈、褶皺山脈)

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 海嶺和斷層(大多在洋底)、海溝(海洋)和造山帶(大多在陸地邊緣)

(三)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外力作用和外力地貌

地質構造的概念 由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

地質構造類型 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下降巖塊)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 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被侵蝕成谷地。向斜因槽部物質堅實,成為山嶺。

斷層構造分布的實例 東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華山、廬山、泰山。

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chǎn)活動的影響 背斜(儲油)、向斜(儲水)、斷層(不利于隧道、水庫等工程)。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

冰川地貌類型 U形谷,冰蝕湖

流水與風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類型 黃土高原、瀑布、峽谷、沖積扇、三角洲、喀斯特;風蝕洼地、沙丘等。

(四)陸地水與水循環(huán)

水資源的概念 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陸地水的分類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陸地水的基本來源 大氣降水。

靜態(tài)水資源 冰川冰、內陸湖泊水、深層地下水

動態(tài)水資源 地表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潛水 埋藏在地下第一個隔水層之上的地下水,受外界影響大,水位變化大

承壓水 在兩個隔水層之間承受一定壓力的地下水,受外界影響小,水位穩(wěn)定。

我國東部河流的徑流變化 雨水補給為主,河流徑量變化與降水量變化相一致。

我國西北河流的徑流變化 冰川融水補給為主,河流徑流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補給 高水位補給給低水位。

海陸間水循環(huán)的過程 蒸發(fā)、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徑流輸送。

水循環(huán)的意義 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資源③聯(lián)系四大圈層④物質遷移⑤能量交換

(五)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

氣候對生物分布的影響 光(喜光植物、喜陰植物)、熱(緯度、垂直)、水(森林、草原、荒漠)

植物對環(huán)境的指示作用 蓮(水生)、駱駝刺(旱生)、矮牽牛(二氧化硫)、樹(風向)

光合作用的意義 把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糖類),并釋放出氧氣

生物循環(huán)的作用 ①物質遷移②能量流動③聯(lián)系有機界和無機界

原始大氣的成分 二氧化碳、甲烷、氫、氨和水汽。

生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作用 ①改造大氣②改變陸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創(chuàng)造有機物質⑤生態(tài)

土壤的概念 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土壤的作用 聯(lián)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土壤的組成 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

土壤的肥力特征 供應和調節(jié)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水分、養(yǎng)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

理想土壤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 礦物質(45)、有機質(5)、水分(20-30)和空氣(20-30)。

土壤與農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 是人類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導作用 改造成土母質(有機質的積累、養(yǎng)分元素的富集)

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南方水稻土,北方黑壚土)

(六)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 整體性(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

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 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常綠硬葉林)、溫帶、寒帶。氣候類型主導。自然帶與氣候類型相對應。

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沿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南北更替,熱量為基礎)。

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從沿海向內陸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東西更替,水分為基礎)。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從山麓到山頂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垂直更替,熱量為基礎)

(七)陸地資源和地質災害

陸地自然資源的分類 礦產(chǎn)資源(非可再生)、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

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和規(guī)律 ①總量有限②潛力無限③分布的規(guī)律性④組成的整體性

能源資源的分類 常規(guī)能源、新能源(太陽能、地熱能、核能等)

陸地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能源資源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巨大作用 ①柴草時代②煤炭時代③石油時代

地震的構造 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線

兩大地震帶 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地震震級的大小 三級以下為微震、五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每增一級能量增大30多倍

火山的分類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滑坡的成因 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

泥石流的成因 山區(qū)爆發(fā)的特殊洪流,飽含泥沙、石塊、礫石等。

原發(fā)性地質災害誘發(fā)其他災害 地震誘發(fā)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等。

人類活動誘發(fā)地質災害 破壞植被誘發(fā)滑坡、泥石流等。

地質災害的防御措施 ①建立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②加強管理③預防措施④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

五、地圖

比例尺 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文字式、數(shù)字式、線段式)

方向 ①一般定位法②指向標法③經(jīng)緯網(wǎng)法

圖例和注記 ①符號②文字與數(shù)字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①山嶺、盆地,山脊與山谷②陡坡與緩坡③斷崖

地形剖面圖的作圖法 ①建立橫座標②建立縱座標③畫出交點④連接成線

推薦閱讀

點擊查看 高中地理 更多內容

五月丁香婷婷激情片| 成人国产欧美日韩| 三级AV黄色影院|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av| 欧美人妻99| 日韩AV一区不卡| 最近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5| 久久亚洲电影一区| www.婷婷.com| 亚洲av电影天堂| 久久激情亚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久精品蜜臀| 成都熟妇| 97综合| 被强奸高潮小说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www.国产AV黄片| 美女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91|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欧美亚洲熟女| 久久精品特A级| 色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成年人视频| 欧美一级导航|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狠狠综合区| 国产xxxx视频| 欧美一级免费高清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偷自亚洲欧美| 亚洲色区无码AV| 元江| 亚洲精品一级毛片AV|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av| 2020免费无码免费| 亚洲四虎影院在线观看| 男人五月天av| 久久彩色三级视频|